分卷阅读220

的培养寒门,可不就是现如今的朝臣里,大部分还都是世家子弟。
  要想脱离世家的掌控,那就只能做一件事!扶持寒门!
  为了扶持寒门,他们老赵家做的事可就多了,像印刷术,就比那唐朝先进的多,唐朝还多是手抄的,到了他们大宋,都是印刷本,想要多少本就有多少本。
  把基础的书都印了一遍,价格就通通下来了,再也不用百姓因为买不起书,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
  只是光是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识字跟科举当官,经历的远比想象的要多,需要有好的夫子来教导,像某些不会教孩子的,最多也就是教人识字罢了。
  还是很遥远的,像大宋虽不如唐朝这般的地域辽阔,可到底也是个大国,每三年那些举子要上汴梁城来参加最后一次的考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参加科举就是一种,对精神体力财富的考验。
  精神不够强大,如何应对科举的严酷考验,没有足够的体力,如何支撑科举考试艰苦条件,没有相应的财富,如何千里迢迢奔赴京城,参加那科举的考试。
  三个条件全部达到了,才有资格跨入那朝堂之上,从最小的翰林做起。
  当然了,自从赵祯上任以后,已经开了一次恩科了,没办法,朝廷需要人手,他不得不多开一次恩科,给上一次考试的人一些机会。
  考上的人也不会着急的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还需要经过就业培训,以为直接上岗,那是不存在的,他们不怕,赵祯还怕呢,随便分配给他捣乱可还行?
  还得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分配去不同的上岗前就业班培训,找到适合他们的岗位,就是外放,那也必须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当父母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懂得经济农业甚至是判案等等的。
  要培养出一个外放的县官,如果是世家子弟说不定会训练一些,可是寒门的话,到底是少了那么一丝的底蕴在那里。
  所以更需要培训班的存在,培训班的夫子也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培训宫女太监的,当初能培训出成为朝臣的宫女太监,这些新考上的也是一样的。
  甚至还有那些没合格的宫女太监下场,他们虽然没能成为朝臣,并不代表他们学的不好,正好相反,他们只是太偏科了,导致综合成绩不够优秀,单科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因为宫女太监的下场,导致大内的宫女太监人手紧张了起来,大内不得不重新招工,但是只是招收宫女,太监并不需要。
  庞昱一直觉得太监这个职业没什么必要,而且身体残缺,很容易就会心灵扭曲。
  一不小心就心理变.态了,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庞昱就跟赵爵商量,是不是,不要再制造不完整的男人,赵爵想想也是,压根没什么用,大内的太监都是从小进宫的,也都是些肩不能扛的菜鸡。
  而且大宋本来就缺人,还把好好的男子变成不男不女的,就为了进宫服侍人。
  就这样,赵祯也答应了以后,大内招人就变成了只招收宫女,十岁到十五岁的都可以进宫,每个月有月钱。
  不再是买断,而是每个月给月钱,签合同进宫干活。
  随便打杀?不存在的,其实赵爵一直认为,大宋为什么人口少,以前很多人活不下去了,就把自己卖给有钱人家,然后再生孩子,依然是这家的仆人,俗称家生子,这不人都是被那些世家收在手里了。
  要是将那些世家手里掌握的家生子都变成大宋的普通百姓,这样的话,大宋人口应该可以翻倍吧?
  这也是为什么赵爵看那些世家不顺眼的地方,在他们努力之下,其实大宋买卖这样的下人已经好了很多,更多的是签订契约,不存在买断的事。
  在汴梁城,你敢相信,没有一家青楼,这可是汴梁城,国都,竟然连青楼都没有。
  没错,这就是赵爵干的,从汴梁城开始,青楼将不再合法,至于是为什么青楼会被取缔,这还要多亏了邻国的探子,先前庞昱让暗卫跟着那些探子,探子见到了接头人四散,暗卫也一起都跟着了。
  最后发现在汴梁城的某家青楼里,竟然就有邻国派来的暗探,早就已经扎住在汴梁城内,让那些训练过的女子来探听各种的消息,更不要说那种大院里的,接待的更是高规格的朝臣,甚至是世家子弟。
  那些看到女人就发飘的货色,什么话都敢往外透,这不,暗卫将这一切都给记录下来,赵祯看到差点气炸了,他这么辛苦的干活,架不住有那些猪队友在后面拖后腿!
  都说天子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话一点也没错,那些记录在案的朝臣直接被革职查办!至于那些风流才子,世家子弟,全部列入黑名单,用不录用!
  让你们喝花酒,呵呵!
  这下开心了吧?
  至于青楼和那些个院子,管你是谁开的,全部取缔!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汴梁城的人要没有娱乐生活了,正好相反。
  庞昱接手了那一块地方,全部推平了,建造汴梁城最大的集歌舞餐饮与一身的豪华娱乐中心。
  没办法,那么多青楼的女子都没地方去,她们也没什么手艺,也就唱唱歌跳跳舞还行,又不用她们做那些皮肉生意,姑娘们还是愿意的,想当初,她们也都不是自愿进来的。
  有的是被家人,有的是无路可去,更甚至是早年被抄家卖去青楼的。
  回家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