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

抢劫诈骗,大到黄赌毒拐卖劫杀。
  本来,这些事件很分散,他们没有立刻与科莫多联系起来。
  契机是一个县级支队上有一个新来的警察,他心思细腻,从抢劫案背后不断深挖,居然发现犯罪嫌疑人曾经在科莫多某个下属那里当过小喽啰。
  一审才知道,他们从未彻底断掉和以前组织里那些人的联系。前些天,他们收到来自科莫多的指令。
  不过,也仅知道这么多了。
  按理说科莫多受到重创,应该轻易地就能拿下,谁知道科莫多的势力范围远比他们想象得要强大。他们顺着线索向上查,什么也没查到。
  此刻,基地的会议室里,大家昏昏欲睡,但还是强打着精神看着电子屏幕上的资料分析。
  他们必须尽快掌握全国各地所有有关科莫多的线索,他的生平,他曾接触过什么人,他的属下,以及他属下的相关线索。
  科莫多本名张伟,很大众的名字。
  但他的性格却与人格格不入,他是典型的边缘人格障碍患者。家庭不幸,父亲母亲感情不和,长期互相家暴,而他作为两人感情的结晶自然也是一种耻辱,终于本应被作为独子宠爱的他沦为了出气筒。他的童年相当凄惨,幼年时期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性格孤僻,学业也差的一塌糊涂。不过,他的数学曾次次都是满分。
  这成为了一个突破点。
  一个爹不疼娘不爱、性格孤僻没有朋友的孩子为什么门门不及格唯独数学次次满分?
  “顺着线索往下找!”
  当时,调查小组刚成立两天,张处长已经记得满头大汗,感觉冥冥中找到了什么关键点,那种感觉就如同在一大堆破铜烂铁里找到终于能够对上锁孔的一把钥匙。
  小组成员又一头扎进调查中去,不知究竟过了一两天还是三年五载。
  一个年味正酣的午后,长都人还沉浸在走亲访友的欢庆中。
  而气氛紧张的长都基地里忽然发出一声嘹亮的声响:“有线索了!”
  大家都把目光移向拿着资料闯入基地的那个成员。
  原来,科莫多的数学成绩好并非是他天赋的原因,因为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拿来学数学了。其余的老师不太喜欢这个像受惊的刺猬一样的男孩,上课抽到他回答问题,他也不会站起来。只有刚从师专院校毕业的数学老师,会给他耐心的鼓励。
  有人问:“那个老师现在在什么地方工作?”
  调查人员:“2002年的时候,那个老师就自杀了。”
  科莫多快满十四岁那年,那个男老师自杀了。之后科莫多没有参加中考,直接辍学。然后就一路从小弟做大做强,变成跨国犯罪,时至今日,有了如此庞大的犯罪团伙。
  童年的不幸或许真的要终其一生去治愈。
  “有没有那个男老师的相关信息,重点调查!”
  “有,我已经整理好了。”
  调查人员放了一张照片投影到屏幕上。
  那是一张很有年代感的照片,上面的年轻人出奇的英俊,穿着一件白衬衣,显得他挺拔的身材看起来有些许清瘦。他眉眼温和,在阳光下咧嘴笑着看向镜头,颇为爽朗。
  这张照片即使放到现在的话,也会吸引不少小姑娘多看几眼,更别说在那个年代。
  调查人员一边道:“傅离,性别男,1980年3月出身于细江市长怀县八角乡,于1998年从长都师专毕业,任教于长都市土墩县县立小学……”
  他“学”字还没说完,就被提问打断了:“他一个细江市出生的人,干嘛要大老远地跑到长都去读师专?”
  “因为他是被卖掉的孩子,长都的养父母从亲生父母那里把他买来的。”
  有人小声地骂了句脏话。
  在那个年代,贫瘠的小山村并不能负担起养好几个孩子的责任,这种你情我愿的事情在那个悲哀的年代不过平常之事。
  说到底,是命运在捉弄人心。
  接下来,调查专员继续介绍傅离这个人物的资料,把他和科莫多联系起来。发现几个共同点:
  傅离刚来科莫多所在的四年级任教时,他才毕业,十八岁。而掳走赵栩那一年,赵栩也是十八岁。
  当时的赵栩身高和傅离一样,都是178cm。
  而且他们在外貌上,都是属于同一种清秀干净的类型。
  他们开始猜测一种可能,是不是科莫多对于这个老师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恨?或者依赖?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童年遭受过相应创伤的人,在进行的犯罪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想要发泄当年的某种压抑情绪的倾向。
  而赵栩,可能是傅离的翻版。因为爱,或者恨,他把目标落在了赵栩的头上。
  有专员提到这样的猜测:他后来从事拐卖,是不是也是和那个叫傅离的老师有关呢?毕竟,那个老师也曾是养父母被买来的。
  不过很快,大家觉得虽然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这个理由终究过于牵强。
  他们又继续进行其他的调查和分析,翻阅着那些从各地找来的卷宗,透过灰尘,看着那些陈年旧事一一浮现。
  他们发现,不仅是90年代,甚至在00年代,相关文件的整合记录里都有大量的机制的失调和数据的谬误。
  学校里的教学日志也好,居民楼的记档也罢,大多数都是日复一日的模板复制式填写。就连当年各地警局里的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