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
孟无悲的身形颤了颤。
“晚辈明白诸君或许都在心中暗想,我在此所言,全是为了挑拨大家陪欢喜宗送死,就是为了了结欢喜宗和萧漱华的私仇——是,的确如此。”闻竹觅的嗓音还带着点稚嫩,但所有人不敢打断他的话,都不由自主地屏息等他后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而他萧漱华连养育他十数年余的师长都能下此狠手,可见此人之无情无义、穷凶极恶。”
“家姐闻梅寻,年十四,习小荷剑法已至五重,诸君可能对此没有感触......义父闻栩,生前习至八重巅峰,而萧漱华早前在试剑会上一招一式,尽皆出自小荷剑法,若晚辈估计不错,应是七重而已。”
“诸君习武行侠,执刀戈剑戟,难道不应该是为了治朝廷所难治,平天下所不平吗?可萧漱华已然成为朝廷之难治、天下之不平,诸君为何还能安坐于此,稳如泰山?”
闻竹觅说至此处,眼中已是一片潋滟的水光,仿佛随时都要哭出来一般,脆弱得像个普普通通的十四岁的孩子。而他字字泣血的质问,都像刺在众人良心上的剑,说得一干人心神激荡,便是当真没心没肺之徒,也被他那“年十四,小荷剑五重”的姐姐吸引了注意。
如果说十四岁就是五重,那稍过几年,前途确实不可限量。反观闻栩年过半百的岁数也不过八重,而萧漱华如今已是七重,恐怕将来变化不会太大,止步于此也不奇怪。
但闻竹觅似乎不止想撩拨这群人的心情,他站在台下,一双噙着热泪的眼专注地望向孟无悲,热诚得好像在看他最最信赖的神明。
“抱朴子,我知道您对义父心有偏见。”闻竹觅顿了顿,两行泪水从眼里涌了出来,飞快地挂上那张漂亮的脸,“毕竟立场各异,即便在您看来,我义父活该千刀万剐,可是您说,萧漱华一路过来,杀了一千多人,他们也是一样的罪该万死吗?”
孟无悲本就不善言辞,也因那一番话正在心里挣扎,忽然被闻竹觅点名,一时间更是呆若木鸡,半晌不知言语。
封沉善不着痕迹地一叹,心知闻竹觅一开口,这场讨论就已毫无意义,不过是直接给他铺了路,做了场热烈的动员大会。
举重若轻地把闻栩所行之事划为偏见,又刻意强调欢喜宗对萧漱华的养育之恩,再抬出其余人命,根本就是冲着孟无悲量身定做——而且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迫切地渴望着替父报仇,不惜放下一片混乱的云都,孤身来到华都,就足可令人动容。
孟无悲一直说不出话,封沉善也不能一直等他,索性接过话头,温声道:“今日得听闻公子之言,老夫也是醍醐灌顶。那么依闻公子所见,是希望如何呢?”
闻竹觅擦去眼角的泪,哽咽着开口:“晚辈希望借各位前辈之力,一举铲平那不知所谓的同悲山,揪出萧漱华,处以极刑才好告慰那些泉下冤魂。”他顿了顿,又像是不经意地补充,“如今的欢喜宗没了义父,已是凋敝破败,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会忘记这样刻骨铭心的仇恨,就算是倾全宗之力,也要为义父报仇雪恨。”
底下又是一番躁动,听到这样的暗示,大多人都有些跃跃欲试。
先前无言以对的孟无悲却突然开口了:“你很会说话。”
闻竹觅停下擦泪的动作,故作懵懂地抬起头,可怜巴巴地望向他:“我想为义父报仇,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孟无悲想了想,“你把贫道绕进去了。”
“嗯?”
“不过现在想明白了。”
孟无悲垂下眼,雪白的衣衫无风自动:“贫道不懂话术,不会说,也听不懂。”
“今日站在这里,只有一事相告。”
“萧漱华交给贫道。诸君若不认同,”玉楼春终于出鞘,“可以一战。”
☆、86
聚贤楼中鸦雀无声。
先前最激动的闻竹觅的神情说不上赞同也说不上反对,就那样静静地凝视着孟无悲,似乎在心里做什么判断,他身旁的闻梅寻倒是锁紧了眉,满是极不情愿的反感。封沉善也微微一惊,他虽然猜到孟无悲会有所抉择,但没想到会是这么直白的抉择。
不服就来打一架,只要打不死,就要保萧漱华。
但即便他们没有反应,其他人也会有反应。
不过片刻,就有一人不屑地冷哼出声:“难怪是弃徒,辟尘门若是包藏这样的货色,清如道君才是晚节不保。”
孟无悲的眼睑轻轻一跳,却没有多余的动作,似乎对这样的言语挑衅全然无动于衷。
只敢逞口舌之快的家伙,不值得施舍关注。
但也出乎意料地,在他说完这些话后一刻钟,聚贤楼中都没有人敢真的对他拔剑。
——江湖第六,紧紧缀在萧漱华之后,且从未见过抱朴子竭尽全力的模样,能站在这里的都是各条路上说得上话的人,没有人会拿命打赌。
闻竹觅观望许久,似乎发现了众人的情绪还未被他撩至极点,才讽刺地勾了勾唇角,悄然拦住即将冲上台去的闻梅寻,独自穿过人群,绕至一旁的台阶,一步一步地走向孟无悲。
欢喜宗左护法不通武功,举世皆知。
他穿过人群时,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替他让步,尽管闻竹觅矮小得极容易被忽略,活像一滴潜入湖泊的水滴,但这时再也没有人敢忽略他。
闻竹觅终于站在
孟无悲的身形颤了颤。
“晚辈明白诸君或许都在心中暗想,我在此所言,全是为了挑拨大家陪欢喜宗送死,就是为了了结欢喜宗和萧漱华的私仇——是,的确如此。”闻竹觅的嗓音还带着点稚嫩,但所有人不敢打断他的话,都不由自主地屏息等他后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而他萧漱华连养育他十数年余的师长都能下此狠手,可见此人之无情无义、穷凶极恶。”
“家姐闻梅寻,年十四,习小荷剑法已至五重,诸君可能对此没有感触......义父闻栩,生前习至八重巅峰,而萧漱华早前在试剑会上一招一式,尽皆出自小荷剑法,若晚辈估计不错,应是七重而已。”
“诸君习武行侠,执刀戈剑戟,难道不应该是为了治朝廷所难治,平天下所不平吗?可萧漱华已然成为朝廷之难治、天下之不平,诸君为何还能安坐于此,稳如泰山?”
闻竹觅说至此处,眼中已是一片潋滟的水光,仿佛随时都要哭出来一般,脆弱得像个普普通通的十四岁的孩子。而他字字泣血的质问,都像刺在众人良心上的剑,说得一干人心神激荡,便是当真没心没肺之徒,也被他那“年十四,小荷剑五重”的姐姐吸引了注意。
如果说十四岁就是五重,那稍过几年,前途确实不可限量。反观闻栩年过半百的岁数也不过八重,而萧漱华如今已是七重,恐怕将来变化不会太大,止步于此也不奇怪。
但闻竹觅似乎不止想撩拨这群人的心情,他站在台下,一双噙着热泪的眼专注地望向孟无悲,热诚得好像在看他最最信赖的神明。
“抱朴子,我知道您对义父心有偏见。”闻竹觅顿了顿,两行泪水从眼里涌了出来,飞快地挂上那张漂亮的脸,“毕竟立场各异,即便在您看来,我义父活该千刀万剐,可是您说,萧漱华一路过来,杀了一千多人,他们也是一样的罪该万死吗?”
孟无悲本就不善言辞,也因那一番话正在心里挣扎,忽然被闻竹觅点名,一时间更是呆若木鸡,半晌不知言语。
封沉善不着痕迹地一叹,心知闻竹觅一开口,这场讨论就已毫无意义,不过是直接给他铺了路,做了场热烈的动员大会。
举重若轻地把闻栩所行之事划为偏见,又刻意强调欢喜宗对萧漱华的养育之恩,再抬出其余人命,根本就是冲着孟无悲量身定做——而且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迫切地渴望着替父报仇,不惜放下一片混乱的云都,孤身来到华都,就足可令人动容。
孟无悲一直说不出话,封沉善也不能一直等他,索性接过话头,温声道:“今日得听闻公子之言,老夫也是醍醐灌顶。那么依闻公子所见,是希望如何呢?”
闻竹觅擦去眼角的泪,哽咽着开口:“晚辈希望借各位前辈之力,一举铲平那不知所谓的同悲山,揪出萧漱华,处以极刑才好告慰那些泉下冤魂。”他顿了顿,又像是不经意地补充,“如今的欢喜宗没了义父,已是凋敝破败,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会忘记这样刻骨铭心的仇恨,就算是倾全宗之力,也要为义父报仇雪恨。”
底下又是一番躁动,听到这样的暗示,大多人都有些跃跃欲试。
先前无言以对的孟无悲却突然开口了:“你很会说话。”
闻竹觅停下擦泪的动作,故作懵懂地抬起头,可怜巴巴地望向他:“我想为义父报仇,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孟无悲想了想,“你把贫道绕进去了。”
“嗯?”
“不过现在想明白了。”
孟无悲垂下眼,雪白的衣衫无风自动:“贫道不懂话术,不会说,也听不懂。”
“今日站在这里,只有一事相告。”
“萧漱华交给贫道。诸君若不认同,”玉楼春终于出鞘,“可以一战。”
☆、86
聚贤楼中鸦雀无声。
先前最激动的闻竹觅的神情说不上赞同也说不上反对,就那样静静地凝视着孟无悲,似乎在心里做什么判断,他身旁的闻梅寻倒是锁紧了眉,满是极不情愿的反感。封沉善也微微一惊,他虽然猜到孟无悲会有所抉择,但没想到会是这么直白的抉择。
不服就来打一架,只要打不死,就要保萧漱华。
但即便他们没有反应,其他人也会有反应。
不过片刻,就有一人不屑地冷哼出声:“难怪是弃徒,辟尘门若是包藏这样的货色,清如道君才是晚节不保。”
孟无悲的眼睑轻轻一跳,却没有多余的动作,似乎对这样的言语挑衅全然无动于衷。
只敢逞口舌之快的家伙,不值得施舍关注。
但也出乎意料地,在他说完这些话后一刻钟,聚贤楼中都没有人敢真的对他拔剑。
——江湖第六,紧紧缀在萧漱华之后,且从未见过抱朴子竭尽全力的模样,能站在这里的都是各条路上说得上话的人,没有人会拿命打赌。
闻竹觅观望许久,似乎发现了众人的情绪还未被他撩至极点,才讽刺地勾了勾唇角,悄然拦住即将冲上台去的闻梅寻,独自穿过人群,绕至一旁的台阶,一步一步地走向孟无悲。
欢喜宗左护法不通武功,举世皆知。
他穿过人群时,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替他让步,尽管闻竹觅矮小得极容易被忽略,活像一滴潜入湖泊的水滴,但这时再也没有人敢忽略他。
闻竹觅终于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