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1

东弟的春天开始,全国各地的农场主开始陆续准备种子,等待土地破冰的时刻。
  直到亲眼看着大地种子被埋下土地的那一刻,赵安才稍微安心一些。
  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赵安又马不停蹄地乘坐飞机回到港城,开始进行期货市场的操作。
  而这就是赵安的21岁。
  不过一切付出都有是有回报的,赵安把所有的合同资料,生产场地的照片,全部发给了马局长以及其他的政府官员。
  有了这些资料。政府才敢陪着赵安演了这么一出戏。
  2002年12月31日
  在2002年的最后一天,华夏食品企业考察团在墨东弟与当地的企业、农场主正式签订合同,总共进口价值10亿灯塔币的大豆。
  虽然这些大豆要到2003年的二月份才能够成熟,同时这些大豆也不足以满足华夏市场的全部需求。
  但是这个新闻向全世界证明了华夏不再需要依赖美国的大豆。
  当天,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从880灯塔币暴跌至540灯塔币。
  因为相信华夏最终一定会购买自己的大豆,所以灯塔国的三大粮食商都选择在高位进行接盘,而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愿意降价的原因之一。
  只要最终能够完成交割,他们将获得数倍的利润。
  然而所有的算盘,所有的计划,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全部打破。
  因为三大粮商已经在国内按照800灯塔币的价格销售大豆。此时如果贸然降价向海外销售大豆,无疑是属于倾销行为。
  这批最后烂在三大粮商的仓库之中。
  而这一切都是灯塔国操纵国内大豆价格的恶果。
  灯塔国大豆期货市场早就有神秘的资金,在12月20日的时候,购买了大量看跌期权。
  这件事当时还引发了轰动,毕竟当时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看空灯塔国的大豆市场。
  而在价格暴跌之后,根据相关金融机构的推测,这笔神秘资金最后一共席卷接近5亿灯塔币。
  没有人知道,这些资金的拥有者此时就在墨东弟作为整个华夏考察团的代表与墨东弟方的商人签订最终合约。
  赵安面对着镜头,露出一个发自真心的笑容。
  这件事接近十年之后才被曝光,有人认为这是“食神”赵安在金融市场唯一一次大显身手,但这一堪称传奇的操作,让无数金融从业者将赵安视为自己的偶像。
  而这一切,也为赵安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


第171章 旅行
  “你说你们当时在想什么呢?”
  计嘉树坐在沙发上, 手中拿着报纸,指着上面的新闻说道。
  《华夏代表团愤然离场》
  这其实已经是十多天前的新闻了,但是依然有不少媒体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度挖掘。
  计嘉树手中这份报纸便是华夏销量特别好的《北方日报》。, 它们对大豆交易这件事情做了详细的回顾。
  上面有相当多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就是华夏代表团坐在会议桌上一脸严肃的样子。
  赵安本来在整理二人今天出行的行礼,但听见计嘉树的呼唤, 立刻走过来看了一眼报纸说道:
  “你说的是这一张照片啊。”
  五六名中年男子并列坐在一起, 表情一丝不苟望着前方,而图片标题则是《 愤怒的华夏考察团》。
  想起了当初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赵安便与计嘉树分享:
  “其实当时开会之前整个华夏代表团就已经达成了协议,一定要给三大粮商一个教训。那段时间各个代表都憋了一肚子的气,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进行报复,大家都兴奋到不行。但是又特别害怕被对方看出端倪, 所以大家就故意作出严肃的样子。”
  听到了这么有趣的独家秘密,计嘉树央求赵安继续往下说。
  “我当时和马局长坐在最前面,很多事情都是后来听几名负责人聊天时候说的。”
  接着赵安开始模仿酒桌上几名代表聊天谈话的样子。
  “当时看到那三个公司的负责人, 脸上骄傲的表情,更一只孔雀似的。以前每次谈话, 看到它们的表情我还会生气, 可一想到当他们知道谈判结果可能露出的表情, 我就忍不住高兴啊。”
  “可不是嘛。我当时一直强忍着, 特别怕我当场笑出来。我的大腿都被我掐青了。”
  “我们起身离开的时候,特别解气。可惜马局长和赵董说了,这种时候一定不能回头, 不然我真想回过头看看那些傻X的表情。”
  赵安并不善于模仿别人的说话,但为了博计嘉树一笑,赵安根本没有任何的原则。
  平时严谨认真的人,如果搞笑会有一种莫名的能力加成,直接让计嘉树笑瘫在沙发上。
  捧腹大笑,计嘉树的脸上带上了两分潮红,一双眼眸更是弯成了月牙。
  这样的计嘉树看得赵安心里痒痒,直接走到沙发边,然后一把将计嘉树搂入自己的怀中。计嘉树也不拒绝,就在赵安的怀里继续肆意。
  计嘉树手中还拿着报纸,他顺手指了指另外一张照片问道:
  “那你当时怎么会这么严肃?在想什么。”
  照片上的赵安坐在马局长身边,低头看着手中的文件,一双薄唇紧紧闭着,眼神之中有明显的寒意
  。而这一张照片被媒体称为“剑锋藏鞘”,意味此时的赵安就是未曾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