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

  眼下又有一件更要紧要更棘手的事儿。
  隆嘉六年,朱凌锶十五岁,正式亲政。
  虽说在这之前,他也日常打卡上朝,阅奏章批折子,参与朝廷日常事务定夺,但更多是作为吉祥物般的存在,听个响儿,感受一下氛围。
  人人都知道,大事还得内阁、尤其是首辅说了算。
  如今朱凌锶亲政,要真正开始过问朝政大事了,别管人心里怎么想,反正在言官们制造的舆论看来,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说明后明的皇帝,终于长大成人,能够运用他从上天那里得来的神力,来庇佑广大的黎明百姓。
  那么如何证明、他确实拥有这样的能力了呢?处理朝政,改善民生,提高后明的国际影响力?
  这些当然都算,但是,这些东西,见效太慢,俗话说,“千秋功过”,一个皇帝政绩如何,是不好轻易下判断的。
  再者,也很难达成共识,比方说何烨,北方受灾时,把南方的粮食调拨过去,这一举措,在南北两边,就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
  只有一件事,投资少,见效快,感受直观,并且能受到全国各地、各个阶层的百姓的认可。上到翰林,下到文盲,全都能一目了然,没有任何知识壁垒和阶级分歧。
  这样万试万灵的妙法,就是结婚,生孩子,最好是生儿子。
  朱凌锶:……
  于是皇帝大婚的事,马上被礼部提上日程,给朱凌锶选新娘的任务,就落在了徐程和谢靖身上。
  四个顾命大臣,薛瀛身体很差,黄遇也精力不济,徐程和谢靖两个人,说好办也不好办。
  要是两个人一条心,那很快就能选定,要是意见相左,那就谁都不好说服谁。
  徐程挑选的标准,说好听些是传统,说不好听就是老土,先看家世,再看父母名声,然后看亲眷作为,姑娘本人差不多就得了。
  不过家里有想法的那些贵女,平时人设经营地也不会差,多方交际,舍得花钱,在社交圈里,懿德嘉行,才华美貌,名声就是这么传出去的。
  徐程很快就搜罗了几个有意向的名单。
  谢靖先看画像,看完之后,想了想,脑内了一下小皇帝分别和这些妙龄少女在一起的画面,
  他看着手边的一堆卷轴,“我觉得不行”。
  又说,“皇上还小,不急。”
  徐程说,“不急也是要娶的,让礼部先安排,皇上和几位小姐见见面。”主要看看感觉如何,有看对眼的,培养一下感情,大婚说着容易,其实程序很多,提前两三年准备都不为过。
  徐程心里有句话没说出来,“你这种没结过婚的人是不会懂的。”
  朱凌锶在朝堂上,听礼部尚书潘彬上奏此事,体会到了众目睽睽之下种猪出栏的紧张和羞涩。
  好在谢靖一直持反对意见,他是顾命大臣,是先帝亲选帮他照看儿子的人,说话有些分量。
  刘岱作为首辅,虽然不负责此事,也有一定的发言权,万万没想到,一向积极发声,什么都要掺一脚的刘太师,对此却不置一词。
  言官们敏感地意识到,刘阁老对皇上大婚,也不是那么乐见其成。
  徐程私下里,对谢靖还是很随便的,“九升,你糊涂哇。”
  “皇帝一天不成亲,在百官眼里就还是个小孩儿,这后明的朝廷,还得他刘士昆做主。”
  虽然但是,谢靖想了一会儿,“学生觉得皇上现在还不想成亲。”
  徐程几乎是气急败坏,“成亲而已,有什么想不想的。”
  皇帝自己,不出钱,不出力,对象都不用自己挑,到时候直接人来了就行,这样的一条龙服务,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有人比徐程更直接,“谢靖你自己不要老婆,不要耽误皇上娶老婆。”
  李显达靠在文华殿的软塌上,好吃好喝了一阵卢省献上的美味佳肴,他去了北地三年多,回来后,像个饿极了的莽汉村夫。
  朱凌锶小手一抖,一滴墨汁溅下,把整洁的纸面弄乱了。
  谢靖说,“都吃完了怎么还不走?”
  李显达说,“听说公主要嫁你。”
  谢靖摇摇头,周斟这个人,嘴巴这么大,真是把翰林院的脸都丢光了。
  “难怪刘岱老儿,处处看你不顺眼,”李显达得到了新八卦,眉开眼笑。
  刘岱的幼子刘绒,爱慕长公主良久,朱辛月不喜欢他,刘绒也痴心不改。
  刘绒为了公主,书也不读,科举也不考了,安心待在家里等司礼监来通知他入选,好去做“驸马都尉”。
  刘岱本不愿家里有人走外戚一途,毕竟公主的男人,相当于倒插门,夫凭妻贵,地位享受是上去了,却一辈子都难有作为。
  可是刘绒非要如此,亲爹也难以转圜,那就随他心愿呗,刘岱这么说服了自己。
  结果,因为谢靖的缘故(??)刘绒尚公主而不得,刘岱心中,真是咬牙切齿。
  所以,刘岱不喜谢靖,有十分深刻且合理的原因。
  李显达歪着脑袋,朝被谢靖身影挡住的朱凌锶眨眨眼,“皇上,你不想女人?”
  朱凌锶在谢靖身后,露出半边绯红的小脸,漆黑的眼珠因为紧张而闪闪发亮。
  他飞快地摇摇头,赶紧垂下双眼。
  李显达露出一个洞悉一切的狡黠笑容。
  朱凌锶其实好怕他接着问,“那你想不想男人?”
  要是问的话,该怎么回答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