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提示:完全没CP互动,讲述母女关系+大段内心独白的一章,还夹带很枯燥的生意内容,可能有点无聊
——
错误大抵是从不过儿童节那年开始的,那是13还是14岁?总之,那是一个周五,放学后程牙绯回到家,现母亲已经在厨房里等着她,手里拿着炒菜的木勺。这很不寻常。首先,她母亲通常要晚上九点左右才会到家,其次,根本不会做饭,只会煲汤。而春铃姐姐(她家的保姆)似乎已经回家了。
“回来啦?宝贝,来,吃饭,我有事跟你说。”她听见母亲上扬的尾音,看见那种皱鼻子、眯眼的笑容,忽然害怕起来,便说要先放书包,换衣服。等她再出来,餐桌上已经有了一份蒜蓉炒菜心,还有西红柿炒蛋。
母亲看到她战战兢兢的样子,笑了一声,握住她的手说:“不是要批评你,囡囡,其实呢,是要告诉你个好消息。”
她坐下来,拿起筷子,故作平常地夹了两口菜,塞进嘴里,然后说:“好吃。”但是根本没尝到味道。
“是吧,做了好久呢。”她看见母亲也拿起筷子,吸了口气,用缓慢的语速说,“是这样的,妈妈怀孕了,应该有两个月了。”然而到这里,句子就断了,她只感觉到自己在快速地眨眼睛,睫毛都快扇出一阵风来。
母亲似乎在等她做反应,见没什么反应,才继续说:“你记得我上个月感冒烧对不对?吃了利巴韦林片。然后呢,医生说,有可能会对宝宝有影响。”
这样是想让她说什么呢?她又扒了口饭。
“怎么样,你觉得想不想有个妹妹,或者有个弟弟?”
她观察着面前女人的表情,想看清楚对方希望听见怎样的回答,但看不穿。干脆不表态好了,而且为什么要她表态?咽下嘴巴里的食物后,她说:“我觉得妈妈你决定就好了,我都可以的。”
“哎哟,妈妈就是在跟你商量啊。”
“我不太懂这些……”
“你就告诉我,想不想,就好了。我们是一个家庭,你的想法对妈妈很重要的。”
“那你想吗?”
母亲耸耸肩:“你别管我,我想知道你的意见。”那种态度,听起来好像是和她息息相关的事,甚至可以说,就仿佛她时时刻刻参与其中,但从头到尾和她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她甚至没看见母亲有和任何人交往的迹象。成年后回想起这件事,还觉得有点无语:为什么要指望一个十叁四岁的小孩,想清楚自己需不需要一个新的家庭成员?
当时她想不清楚,其实现在也想不清楚。一方面是想要的,这样母亲的注意力就会从她身上多少转移掉一点,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要的,因为害怕母亲的注意力会再也回不到自己身上了。她想象哪种后果更能忍受:维持现在被过分关注的现状,或是赌一个可能不受宠的未来,那当然是前者。于是她说:“如果我说不想要的话……”
母亲没让她说完,又一次皱鼻子、眯眼睛地微笑,摸摸她的脸回答:“好,我知道了。”
后来,当然就没有这个孩子了。她觉得实际上,自己并没有决定这件事,那是大人的事,可种种迹象表明,就是她决定的,就是那天她说的那句模糊不清的“如果我说不想要”,传达出了“我不想要”的意思,从而让母亲选择不要这个小孩。并且,母亲时常说,她应该为这个决定所导致的种种后果负责。
这就是她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是一切错误的起始。
而第二个错误——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排序,也不知道这到底算不算人为的。
“你是个女孩子,”她都忘了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什么时候,或许是从数学老师的口中?“这就是你的一大弱势。不是针对你,这个世界就这样,自然法则,性别弱势也不是我决定的。”后来,这句话在不同人的口中被接续下去;“而且你还不是那种长得不女人的女人,我的意思是你应该把自己搞男人一点……要不你考虑剃个光头,再纹个花臂看看呢。”这是一类人,主要指责她的外貌,另一类人则主要指责她的性格;“你太温和了,太好说话,不够刻薄,作为上司,你要雷厉风行,咄咄逼人一点。”其实还有第叁类人,更常见,但等级也更低,像安排在初级关卡中遍地都是,碰一碰就会死的小怪。他们一般问:“你要怎么平衡事业与家庭?你打算什么时候生小孩?”
她以为这种不体面会是暂时的,毕竟客观上,她出身优渥。只要爬得足够高,你是什么人根本不重要,就像只要足够有钱,拿什么护照都无所谓。但长大后她现自己太天真了,诚然,这个世界有比性别、身份更有分量的等级划分方法,就是财富和权力,但像她母亲这样应有尽有的人,也会让他们偶尔脱离理想正常人的标准,如梦初醒般地拾回本性,说出一句:“你作为一个女人……”那种口气,就像在说:不得不承认你很厉害,但是被我抓到了你一个显而易见的弱点,现在我要用这个来威胁你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没法靠她一个人解决,现阶段只能忍耐,和忍耐二手烟一样。无论如何,这是她的第二个错误,大抵能称之为形象上的错误。一部分,她确实可以后天学习,比如去剃光头纹花臂,但过一段时间,“足够男人”的标志又会生变化,如果总有一天,她得学习随地大小便,吐痰,乱扔